为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,4月26日,金寨老年大学组织教师、班长及学员代表99人赴“文都”桐城开展主题游学活动。通过实地参访、沉浸体验、校际交流等形式,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老年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。

游学团在桐城老年大学教学楼前合影留恋
校际交流促发展 互鉴互学启新思
活动首站走进桐城市老年大学,两校联合举办“银龄教育创新发展”专题座谈会。桐城老年大学副校长罗德全以“千年文脉滋养现代学堂”为主线,系统介绍学校“党建领航、教学筑基、文化铸魂”的办学特色。该校依托桐城派文化资源打造的《古文观止》精读课、书法楹联创作班等特色课程引发热烈讨论。金寨老年大学副校长曾庆浩表示:此次交流为我校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鲜活样本,将借鉴“文化赋能+适老教育”的融合模式,开发更具地域特色的精品课程。
游学团实地考察了智慧教室、非遗工坊、黄梅戏等教学空间。双方就课程设置、师资建设、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,并达成常态化交流合作意向。


桐城老年大学副校长罗德全、金寨老年大学副校长曾庆浩分别致辞和交流发言
六尺巷里悟大道 礼让精神润心田
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……”朗朗诵读声回响在六尺巷青石板上。游学团在清代大学士张英故居前举行“礼让精神薪火相传”主题诵读会,学员们以集体吟诵、情景演绎等形式再现“六尺巷典故”。当地金牌讲解员现场讲解:道不足百米的小巷,丈量出中华民族“以和为贵”的精神高度,至今仍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文化密码。学员们抚摸着斑驳砖墙感慨:礼让不是示弱,而是以智慧化解矛盾的处世哲学,这种精神永不过时。
文博殿堂品华章 文化自信立根基
走进桐城文化博物馆,游学团开启“穿越千年”的文化之旅。在“桐城文派”主题展厅,戴名世手稿、方苞文集等珍贵文物展现清代最大散文流派的艺术成就;“匠作天地”展区陈列的铸胎掐丝珐琅、徽派砖雕等非遗精品,彰显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。讲解员特别介绍:“桐城派义理、考据、辞章”的治学理念,与当代“德才兼备”的人才培养观一脉相承。学员们驻足于“文都墨韵”书画长廊,在方以智《通雅》刻本前展开热烈讨论。


游学团部分学员在六尺巷、桐城文化博物馆前合影
此次游学得到金寨古色原香农庄等企业支持,实现“文化体验+康养休闲”有机结合。返程途中,学员们即兴演唱的黄梅戏唱段,将所见所感融入到传统曲调。教务处负责人总结道:我们既要让老年教育扎根传统文化沃土,更要推动经典精神创造性转化,使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因。
文/赵丕、张传玲 图/贾全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