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淮南老年大学坚持“引”“育”“留”多措并举,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,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,着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、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
01拓宽渠道,精准“引才”
打破“等米下锅”的被动局面,主动出击,构建多元化、开放性的师资引进格局。建设老年教育“师资库”。吸引一批有专业特长、愿意从事老年教育的退休干部、学校教师、文艺工作者等加入,目前入库教师达236人。扩大老年教育“朋友圈”。积极与在淮高校、医院、行业协会等合作,通过特聘教授、客座名师等形式引进专家学者,提升办学品质。目前,已引进篆刻、剪纸、中医保健、瑜伽等专家名师8名。搭建教师招聘“云平台”。通过线上学习需求问卷调查,为教师招聘提供依据。2024年以来,通过线上发布招聘信息,共收到应聘教师简历210余份,经过线下面试、考核等,共选聘专业课急缺教师17名。
02多措并举,系统“育才”
构建“全覆盖、全过程、全方位”的教师培育发展体系。严把教师“入口关”。突出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,每年通过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或召开新聘教师见面会等形式,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管理制度,助力其快速适应角色、站稳讲台。畅通教师“成长关”。建立“基础+专项”培训机制,2024年以来,共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基础培训3期、“说课”等专项培训活动4次;鼓励特聘专家、骨干教师发挥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对年轻教师给予业务指导。夯实教师“教研关”。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学听评课活动,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技能。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,撰写教学案例、论文,形成“以教学带动教研,以教研提升教学”的良性循环;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国家或省组织的老年教育教学评比活动。
03优化服务,用心“留才”
强化荣誉激励。每年举办的开学典礼仪式上,对“优秀教师”进行表扬通报,为新入职教师颁发聘书,通过公众号、宣传栏等广泛宣传,激发其职业荣誉感和价值认同感。注重人文关怀。每年举行教师座谈会,认真倾听教师心声,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。帮助教师解决停车、课程安排等实际困难,为他们安心从教提供良好条件。为年龄较大的教师举办简朴的荣退仪式,让他们入校光荣、离校难忘。建立长期机制。建立基于课时量、教学评价、学员满意度、职称资历等多维度的薪酬绩效体系,稳步提高教师待遇。对于表现优异、深受学员爱戴的骨干教师,在薪酬、评优、省内外教研交流等方面予以倾斜,确保核心队伍稳定。
目前,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教师结构持续优化,截至目前,全校教师共聘用教师57名,平均年龄54岁,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9人,其中博士1人,中级职称以上占比51%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,在近两年举办的国家及省级老年大学系统教学、教材、论文等评比活动中,我校共有13名教师获奖。课程体系持续优化,近两年又增设智能技术、养生保健、非遗技艺等4个专业,全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、个性化学习需求。教学氛围持续优化。通过多种措施,营造出事业留人、感情留人、待遇留人、制度留人的优良生态,增强教师的归属感、成就感和幸福感。
下一步,淮南老年大学将继续深化师资队伍建设,进一步完善引进、培养、评价全链条管理措施,为创办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淮南老年大学 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