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老年大学协会欢迎您!
您的位置:首页 >> 头条新闻
师生同奔赴 银龄耀铜都
信息来源:新安晚报·乐龄周刊  发布时间:2025-10-28  查看人数:

岁月悄悄从指缝中溜走,慢慢地你我头发白了,皱纹多了……而铜陵老年大学的学员们,无惧时光流逝,则将学习作为习惯与兴趣,彰显自我价值的同时,心态越来越年轻,生活也愈发有滋味。在此任教的老师,也与学员双向奔赴,让银龄风采闪耀铜都。

教育篇

肖兴旺:偶然成了被抢课的专家


“肖老师的课每学期都要抢,火爆得很。”一名学员这样评价肖兴旺老师的课,通俗易懂有重点。作为短视频剪辑与AI创作初级班的老师,肖兴旺制作的课程入选了“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特色微视频课程”。

肖兴旺介绍,作为老师,他需要不停地学习,熟悉并了解最新的拍摄、剪辑软件和工具,“今年我注意到了AI,如果将拍摄与AI结合,学员容易上手,更能满足老年人想出作品的需求。”

而肖兴旺出现在老年大学的讲台上,其实是偶然。“退休以后想丰富生活,我就自己学。”他回忆,遇到了难题,他会上网进行海量搜索,反复琢磨直到融会贯通。这一习惯,也为他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
针对老年人记忆日渐衰退的特点,肖兴旺的课堂没有密集专业的知识点,而是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,选取容易接受又不需要费脑筋的内容,抓住一两个重点反复教,重复练,鼓励学员彼此取长补短,共同进步。

程思:90后的教学“方程式”

中国舞专业毕业后,程思成为一名少儿舞蹈老师,并从教多年。两年前,她经过推荐来到铜陵老年大学。学生从少儿变成老人,经过4个学期的教学,她摸索出了自己的“方程式”,带着老人们尽情地享受音乐和舞蹈。

“方程式”的核心是保持专业性,节奏要放慢。上课前她带着老人压腿压肩先热身,让大家将身体尽量舒展。“复杂的舞蹈动作,一定要拆解到位。”她以云手举例称,连贯性的动作对老人来说挑战很大,教学时先分解动作,再逐步串联,最后一气呵成。在解“方程”的过程中,程思和老人亦师亦友,保持着温暖的沟通。“跳错了或跳得慢都没关系。”程思直言,她从不吝啬对老人的夸奖,也经常被她们学习的热情打动,更敬佩她们经历岁月沉淀后的从容和优雅。《上春山》《世界赐予我的》《苏州慢》……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老人,登上了省市级舞台参加展演,赢得掌声与荣誉。

张汉天:书画世家的“乐龄缘”

张汉天出生于书画世家,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他的一大家子与铜陵老年大学缘分深厚。“我的父亲母亲、姐姐妹妹都曾在学校做老师,我们都希望尽所能为老年事业做出贡献。”张汉天告诉记者,他担任花鸟画中级班老师。

张汉天承担两个校区3个班的教学工作,他的课程内容因时令而变化。“春天画牡丹,夏天绘荷花,秋天画桂花,冬天绘梅花。”张汉天介绍,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,他在学校的支持下开拓第二课堂,和老人一起去户外写生,为家乡美景代言。同时,他每周为老年人安排一个下午的公益课,服务更多的老年群体。

“我24岁初入社会,就是在老年大学。”他感慨,20多年过去了,他的学员或进入安徽省美术家协会,或成为市级美术家协会的负责人,还有的成长为学校的老师。“我有幸见证和陪伴学员从初出茅庐到大放异彩,从个人成长到影响更多的人。”他说,学员如同家人,彼此相伴成长和学习,也彼此赞赏与成就。

学员篇

许凤莲:赠人玫瑰手有余香

热情健谈的许凤莲,目前在中国舞班和声乐中级班学习,还是两个班的班长。“退休前的生活是两点一线,退休后开始上课。”许凤莲介绍,她是学校的老学员,最早在杨家山校区学习,之后来到校本部。学校的变化她看在眼里,“硬件条件改善了,学员也明显增长,每个班都爆满。”

在许凤莲看来,学校的老师对教学是全身心地投入,并经常鼓励学员,让大家对学习更有兴趣与积极性。同时,学校鼓励学员在老有所学的基础上老有所为。2024年年初,学校成立“银耀铜都”志愿者服务队,设立音乐、舞蹈等5个志愿分队,学员自愿报名参加并开展志愿服务。作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,许凤莲与同学一起看望留守儿童,在养老院进行义演,展示出学校学员的风采。

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”许凤莲告诉记者,她始终保持老当益壮的心态和进取精神,会将学习和志愿服务一直坚持下去。

杨宜宁:彰显价值愈发年轻


杨宜宁快人快语,退休前做过老师,也从事过金融工作,有40多年的党龄。“刚退休那会很失落,是朋友推荐来上学的。”她直言,上课前,曾质疑“能学到啥”;上课后,看法完全改观,“我们学校办得是真好,现在我经常动员别人来。”

好在哪?杨宜宁告诉记者,学校开的课程多,为学员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,大家想学就能学。她最骄傲的是学校的强大师资。“我的书法老师专业水平高,对中国文化也很有研究,让大家越学越有兴趣。”

她还提到了摄影老师的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指导能力,“得益于老师的指导,我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了摄影作品,特别自豪。”现在,杨宜宁的多部摄影作品被报刊选登,并在各类评选中获奖。她也被很多业内人士认可,应邀做活动跟拍。“每天忙得很。”杨宜宁说,老有所乐中体现了自我的价值,活得也越来越年轻。

徐海清:动静之间更有滋味

身着练功服,在太极拳班上课的徐海清一招一式漂亮舒展。“我是学校首个太极拳班的学员,学了十多年了。”他向记者介绍,刚退休时在家里很不自在,学了太极拳后,腰酸背痛肩疼没有了,走路腰板笔挺,“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了,家人都讲我变年轻了!”

“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,就像大家的第二个家。”徐海清说,课上他跟着老师认真学习,课下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晨练,巩固所学内容也互相纠正动作,还一起做志愿表演,太极刀、棍、剑、扇、棒等信手拈来。

徐海清周一上午练太极拳,下午学二胡。他为自己做好了规划,安排了一静一动两类课程。“太极拳讲究的是筋骨拉得开,拉二胡则是牵动情绪,进入另一个境界。”徐海清感慨,学习让他找到了兴趣与自我价值,老年生活越来越有滋味。

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(受访者供图)

 
 
主办单位: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 [备案号:皖ICP备18001056号-1]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299号  电话:0551-62953702
技术支持:合肥深拓软件
 
Produced By STCMS PublishDate:2025-10-28 15:54:21